肿瘤瞭望:2018 ASCO-GU于当地时间2月8-10日在美国旧金山胜利召开。本次会议主题为“科研证据转化为多学科照护”(Translating Evidence to Multidisciplinary Care),琳琅满目的科研成果以及五湖四海的各领域专家参会讨论,使我们在泌尿生殖系肿瘤的多学科研究进展的饕餮盛宴中大快朵颐。北京大学肿瘤医院盛锡楠教授对此次会议感受颇深。
Video Player is loading.
Current Time 0:00
Duration 0:00
Remaining Time -0:00
This is a modal window.
The media could not be loaded, either because the server or network failed or because the format is not supported.
Beginning of dialog window. Escape will cancel and close the window.
End of dialog window.
盛锡楠教授
唱响“多学科协作”的主题歌
通常临床学术会议呈现的疾病研究新进展内容包括“诊疗常规的更新和回顾、重要研究结果的公布、特殊临床问题的讨论和投票”等三部分。ASCO-GU是美国临床肿瘤学会等主办的泌尿生殖系统肿瘤研讨会。有别于ESMO和ASCO等相对侧重对全球重要临床研究结果进行公布和讨论的大型综合性肿瘤学术会议,ASCO-GU涵盖了三部分常见会议内容,同时更强调对一些特殊临床问题展开讨论;且整合了内科、外科、放疗、病理、影像乃至康复、心理和护理等临床专家,促成多学科参会讨论以达成处理意见和共识。
近年来,“多学科协作”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本次会议正是以“科研证据转化为多学科照护”为主题,展示了众多领域的研究成果,从多学科角度讨论了众多临床问题。例如大会公布了一项临床研究(abstr 581),利用IMDC数据库分析初诊晚期乳头状细胞癌接受减瘤术的价值。该研究结果颠覆了人们既往对晚期肾脏非透明细胞癌治疗预后的认识,接受姑息性减瘤术治疗组患者的生存预后优于未接受减瘤术患者。在大会进一步的病例讨论环节中,多数专家均赞同:无论是肺、骨、脑转移,凡是可切除的、可耐受的寡转移肾癌,除了生物靶向等药物治疗之外,通过适当的姑息性手术切除、精确定位的立体定向放疗(SBRT)等手段实现减少原发灶或寡转移灶肿瘤负荷均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国际转移性肾细胞癌数据组(IMDC)研究:共纳入353例(其中244例接受了减瘤性肾切除术,109例未接受肾切除术),KPS评分<80分在减瘤术组的比例更低(19% vs. 31%),结果显示两组一线靶向治疗的PFS分别为5.1个月对3.4个月(P=0.0344),OS分别为16.3月与8.6月(P<0.0001,调整后的HR=0.62,P=0.0031)
期待GU肿瘤领域的中国之声
欧美国家泌尿生殖系肿瘤的临床诊治中,外科医生侧重于肿瘤外科处理,内科医生侧重于药物等综合治疗。而目前国内GU肿瘤的主要参与者还是泌尿外科医生为主,像此次参会的肿瘤内科大夫,只有复旦大学肿瘤医院的张盛教授和我本人,而致力于泌尿肿瘤内科专业的医生仍然较少。通过ASCO-GU多学科讨论,使参会的中国泌尿外科医生对肿瘤综合治疗产生更深的感触,也可为中国肿瘤内科医生提供更多的诊治新理念和思路。
国人的UTUC发病率远高于欧美国家,约占尿路上皮癌的10%。因此,POUT研究结果对国人术后辅助治疗推荐更具指导意义(见上篇)。无独有偶,随着欧美国家经济生活水平的提高,阴茎癌的发病率非常低,相关病例报道和临床研究等循证学证据不足;但本次大会仍可见来自英国的阴茎癌Ⅱ期临床研究报道(VinCaP研究,abstr 547),即长春氟宁辅助化疗可显著改善晚期阴茎癌预后。作为UTUC和阴茎癌的高发地区,我们亟待进一步系统整理病例资料,开展更具规模的多中心临床研究,在国际会议上传递GU肿瘤领域的中国之声,为泌尿生殖系肿瘤专业作出中国的贡献。
专家简介
盛锡楠教授
医学博士,副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现任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肾癌黑色素瘤内科副主任,主要从事肾癌、膀胱癌、前列腺癌等泌尿肿瘤以及恶性黑色素瘤的内科治疗,尤专长于泌尿肿瘤的综合治疗,在晚期肾癌、膀胱癌以及前列腺癌的治疗领域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是国内专门从事泌尿肿瘤内科治疗的中青年专家。
学术任职:
北京抗癌协会泌尿肿瘤专业委员会青委会主任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泌尿男生殖系肿瘤专业委员会青委
《中国肾癌诊治指南2017版》执笔人,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青年专家委员会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