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二十一世纪来,乳腺癌抗HER2治疗领域可谓“强手林立”,从大分子单抗、小分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到抗体偶联药物(ADC);从单靶治疗到双靶治疗,一次次的进阶和洗牌,使HER2阳性晚期乳腺癌成为可以长期控制的慢性疾病。
Video Player is loading.
Current Time 0:00
Duration 0:00
Remaining Time -0:00
This is a modal window.
The media could not be loaded, either because the server or network failed or because the format is not supported.
Beginning of dialog window. Escape will cancel and close the window.
End of dialog window.
编者按:进入二十一世纪来,乳腺癌抗HER2治疗领域可谓“强手林立”,从大分子单抗、小分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到抗体偶联药物(ADC);从单靶治疗到双靶治疗,一次次的进阶和洗牌,使HER2阳性晚期乳腺癌成为可以长期控制的慢性疾病。然而,抗HER2治疗的“天花板”并未触顶,以T-DXd为代表的新一代ADC正在强势崛起,不断刷新乳腺癌的治疗格局。本期采访中,中国科学院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浙江省肿瘤医院)王晓稼教授将与我们分享HER2阳性晚期乳腺癌的研究进展,展望未来的治疗格局变化。
《肿瘤瞭望》:CLEOPATRA研究奠定了曲帕双靶一线治疗的地位,但该方案用于临床实践已经有十余年了。您认为未来,哪些治疗方案有望刷新HER2阳性晚期乳腺癌的一线治疗格局?
王晓稼教授:曲帕双靶已经作为HER2阳性乳腺癌的标准治疗,贯穿了新辅助、辅助和晚期一线治疗,使我们进入了双靶治疗时代。CLEOPATRA研究中,曲帕双靶一线治疗的中位PFS达到了18.7个月,中位OS也达到了57.1个月;而且THP双靶方案中,靶向治疗的不良反应基本可控,化疗的骨髓抑制等不良反应管理大家也比较熟悉。所以,曲帕双靶方案从疗效和安全性来看仍是当前一线治疗的标准方案。
近年来,HER2阳性领域涌现了众多小分子TKI。今年ESMO大会上徐兵河院士汇报了PHILA研究结果,PyroHT双靶方案相较于单靶方案也有PFS的显著改善(研究者评估:24.3 vs 10.4个月,HR 0.41,95%CI:0.32~0.53,P<0.0001),但毒副反应也更大,尤其是腹泻(≥3级腹泻:46.5%vs 3.1%)需要引起关注,因为化疗导致的骨髓抑制再加上腹泻,对临床管理而言是一个挑战,尽管集落刺激因子(CSF)对骨髓抑制的管理已经非常成熟、规范。因此,小分子TKI能否取代曲帕双靶,仍需要看后期的随访数据以及大家的认可度。
在抗体偶联药物方面,T-DXd已经取代T-DM1成为新的二线治疗标准。目前T-DXd一线治疗的DESTINY-Breast09研究正在进行中。在已报道的DESTINY-Breast03研究中,T-DXd二线治疗研究者评估的中位PFS也达到了25.1个月,不亚于CLEOPATRA研究一线治疗的数据;而且T-DXd的毒副作用相较于化疗更小。因此,T-DXd成功挑战一线治疗还是非常有希望的,我们期待未来的结果报道。
《肿瘤瞭望》:在二线/后线治疗方面,小分子TKI、抗体偶联药物都积累了丰富的循证医学证据。您认为应该如何进行方案的优选?
王晓稼教授:曲妥珠单抗主要阻断HER2的胞外部分,其治疗失败有可能由胞内部分的激活所导致,小分子TKI应运而生,2007年3月FDA批准拉帕替尼联合卡培他滨用于二线治疗,一定程度上改善了疗效,甚至当时经常会在二线治疗中保留曲妥珠单抗并联合小分子TKI,达到胞内、胞外同时阻断的效果。随后,EMILIA研究证实T-DM1相较于拉帕替尼+卡培他滨可以显著延长PFS(9.6 vs 6.4个月),从而确立了T-DM1的二线治疗地位,而且很长时间以来没有被超越。
近年来报道的DESTINY-Breast01研究令人眼前一亮,在中位治疗6线的情况下PFS仍超过了18个月;DESTINY-Breast03研究则彻底改变了二线治疗格局,T-DXd的PFS相较于T-DM1有大幅度的延长(BICR评估:NR vs 6.8个月,HR 0.28,95%CI:0.22~0.37,P<0.001);ORR也提高了一倍多(79.7%vs 34.2%)。对于曲妥珠单抗耐药的患者,T-DXd取得了这么好的数据,已经成为新的二线治疗标准,并被ESMO、NCCN等国际指南推荐为二线治疗的优选方案。
《肿瘤瞭望》:小分子TKI是脑转移患者的常用治疗选择。对于T-DXd等大分子药物,在脑转移患者中的疗效表现如何?
王晓稼教授:小分子TKI由于分子量小,血-脑屏障透过率较高。在PHENIX研究中我们看到吡咯替尼可以推迟脑转移的发生,PERMEATE研究也证实了吡咯替尼对脑转移患者有效;此外,HER2CLIMB研究中图卡替尼对脑转移患者的治疗效果也非常出色。因此,临床上经常将脑转移的治疗与小分子TKI画上等号。实际上,以往也有研究显示曲妥珠单抗、T-DM1等大分子药物对脑转移患者有一定的效果,由于晚期患者血-脑屏障破坏,大分子药物也是可以透过血-脑屏障的,只不过药量有限。然而,新一代ADC药物T-DXd的药物抗体比更高,而且具有旁观者效应,对脑转移的疗效有了大幅提升。因此,除了小分子TKI以外,像T-DXd这类新型ADC药物在脑转移患者也是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肿瘤瞭望》:除了生存获益以外,生活质量的维持或改善也是晚期患者的治疗目标,而且疗效和安全性对生活质量的影响很大。目前,T-DXd在这方面的表现如何?
王晓稼教授:T-DXd在维持患者生活质量方面是非常不错的。以往我们对晚期HER2阳性乳腺癌的治疗更关注其疗效,因为此类患者的进展风险比较高。但后来的曲帕双靶治疗不仅有效延长了患者生存,而且毒副反应也非常可控,具有生存或生活质量的双获益。ADC作为“魔术子弹”,靶向性、精准性比传统化疗更好,全身不良反应也更小。例如,T-DM1除了个别难以恢复的血小板减少症以外,整体的安全性比化疗更好,骨髓抑制作用更小。
T-DXd作为新一代ADC,循环稳定性更好,全身的毒副反应也更小,在DESTINY-Breast01研究中已经得到证实,但间质性肺病/非感染性肺炎引起了大家的警惕,有5例死亡,虽然大多数为1-2度。而随后的大型3期DESTINY-Breast03、04研究同样发现大多数间质性肺病/非感染性肺炎为轻度,且没有发生相关死亡。综合来看,可能由于DESTINY-Breast01研究中患者更靠后线,中位治疗达到了6线,功能储备性、治疗耐受性会更差一些;但从DESTINY-Breast03、04这些研究来看,间质性肺病/非感染性肺炎有时候会出现,值得临床关注,而总体上是可控的。
王晓稼教授
中国科学院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浙江省肿瘤医院)
中国科学院大学肿瘤医院党委委员兼院长助理、科教部主任、乳腺内科主任,博士/博士生导师、主任医师
浙江省肿瘤智能诊断与分子技术重大疾病诊治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
国家卫健委合理用药专家组成员兼乳腺癌实践基地主任
国家肿瘤质控中心乳腺癌专委会成员
浙江省肿瘤诊治质控中心副主任兼乳腺癌专家委员会主委
CSCO乳腺癌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常委
浙江省抗癌协会肿瘤内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乳腺癌专业委员会候任主任委员
浙江省省免疫学会副理事长
浙江省转化医学学会副理事长兼精准医学分会会长